建立永續發展的生態城市
訪談日期:2017.09.27
訪談地點:新北市新店區粗坑里阿瓦塔魚菜共生實驗農場
導覽人員:王新誠組長
這一天,我們大安國小師生一行人,搭乘兩台轎車,沿著崎嶇不平的山路,將近一個小時的車程到達位在山上的新北市的阿瓦塔魚菜共生農場,接著由農場安排導覽介紹並接受我們的訪問,以了解更多魚菜共生的資訊。
「魚菜共生」結合了「漁業養殖」和「水耕栽培」兩系統的優點而屏除兩系統獨立運作時的缺點,它將富含養分的魚廢水取代化學營養液來供給植物生長所需,讓對魚有毒的廢水經過大自然中的微生物,轉變成植物的養分利用魚的排泄物,經由水泵送到有硝化作用的蔬菜水耕池,其中的水中懸浮物與有害原素,經硝化菌等益菌的轉化為營養小分子,以供給植物的水根吸收,輸至葉片經光合作用轉成胺基酸促使植物成長,同時也淨化了水質,再循環回魚池供給魚類健康。
利用魚菜共生能種植多樣的蔬果。
王大哥說明魚菜共生的原理。
魚菜共生既可以省水省電又不需要農藥。
由農場安排王大哥幫我們介紹魚菜共生統與農場的設施,一般來說我們這邊有三種模式來進行魚菜共生:
介質床式是全世界最小的魚菜共生系統,帶著我們導覽的王大哥說:「李佳璇老師當時在夏威夷學習魚菜共生系統的相關資訊,當她回到臺灣想要推廣時,她發現不是每戶人家都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做魚菜共生系統,所以她就發明了介質床式的魚菜共生系統。」介質床式的魚菜共生系統小小的分兩部分,上面那一層是種蔬菜用的植栽床,裡面放著咖杯色的礫石,下面是養魚用的養殖槽,當水從養殖槽抽送到植栽床的上方。水流經過植栽床有兩種不同的方式: 持續流動或者潮汐。使用介質的另一好處是可以在植栽床裡加入蚯蚓幫助分解固型沉積物。
浮筏式就是把植物種在漂浮在水面的泡棉或保麗龍上頭,讓植物的根懸於水中吸收養分。比較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一個長方型的水槽來放浮筏,用幫浦把養殖桶裡的水打到過濾器過濾後再導入水槽然後回流到養殖槽。養殖槽和保麗龍中間還有一個小格子和保麗龍連接,裡面是用來養蚯蚓的,王大哥說:「蚯蚓需要食物,所以我們就將魚的糞便給蚯蚓吃,但我們不用到養殖槽裡去撈,我們直接接一條管線就可以了,當蚯蚓吃飽了就可以幫菜翻土,一舉兩得。」此外這種系統的水位不上不下所以只能種短期作物。
客廳系統大部分都是養觀賞魚,這個系統的植物缸沒有很大,所以在家裡的觀賞用魚的缸可以把植物的缸架在上面,中間要放一層鐵架,就可以架在上面,就可養魚和種菜了不過在家裡還要再照個LED燈。讓LED像太陽一樣,有光的變化!
介質式的栽種。
浮筏式的栽種。
客廳式的栽種。
這一天下午我們參觀了「阿瓦塔魚菜共生實驗農場」,農場環境整理的美輪美奐,群山環繞就像生態公園一樣,讓人感覺很自在悠閒。農場自2012年創辦,雖成立不久,但已經有相當的規模,成為一座魚菜共生的示範農場。經過農場不斷的試驗,現在農場已成功種出各種蔬菜和水果,例如:農場種植的蔥、地瓜葉、萵苣、羅勒、香茅、番茄、秋葵、紫蘇、小黃瓜、木瓜、百香果等,都十分香甜。王哥哥說,李佳璇老師現在有一個重要的使命感,因為魚菜共生系統在臺灣才剛起步,因此農場先以推廣為主,農場的課程有導覽、初階、DIY這三種課程,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實際操作這套系統。現在已越來越多民眾對魚菜共生系統有興趣,有上千人參加過導覽課程並努力培訓種子教師,期望遍地開花,讓臺灣各地都有魚菜共生系統的據點;同時更希望教育孩子及來訪的朋友們,除了能更貼近大自然外,還能學會魚菜共生的操作技術。
水質不僅清澈連魚都長的肥美。
不斷研發新的栽種方式。
對於魚菜共生的原理與栽種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參考資料:
研究團隊採訪整理
圖片來源:
研究團隊採訪拍攝
- Top -
© Copyright 2018 臺北市大安國小 網博研究團隊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