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永續發展的生態城市

生態指標

生態城市的社會指標

都市是人類聚居發展而成,是人類生存的棲息地,生態城市為了滿足生物棲息的需求,除了強調城市生態系統優化外,人類棲息地的優化也是重要的一環,畢竟人類也是自然環境中的一分子。

人口結構



一、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與都市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高密度的人口造成都市的擁擠,也降低都市民眾的生活品質,其所能分配到的資源也受到限制,而增加都市開發面積,也會造成都市生態環境的負荷;然而,人口密度也不可能降到極低,因人口數過少時,都市便無足夠生命力,所以應將人口密度控制在適量的人口,而非單方面的多或少。

pic

人口過度擁擠會影響都市生活品質。

二、 都市人口老化指數
都市老化指數愈高,意指老年人較多、青壯年較少,都市的活力、競爭力、創造力相對降低,此外老年人所耗用的社會福利資源也會增加許多,導致勞動人口的負擔與社會負擔成本也相對提升,其對生態城市的發展為負面的影響。

pic

高齡化社會需要政府更多的資源來照顧人口結構。

三、 大學以上教育程度佔總人口比
都市人口素質的好壞,可用教育程度作為判讀的依據。一個都市擁有較多教育程度高的人口,有助於政府環境保育概念的推動與相關政策的落實,有利於生態城市的推動與發展。

- Top -

文化教育


一、平均每戶家庭娛樂教育和文化支出比
每戶家庭娛樂教育和文化支出愈高,代表民眾愈重視生活中的娛樂教育和文化,使都市發展不再只重視經濟物質的成長,也開始重視身心的調劑與修養,使都市更能多方位的朝向生態城市發展。

pic

政府增加藝文建設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

二、文化支出預算佔總預算百分比
公部門對文化發展的重視程度愈高,有助於都市文化品質的提升,對於民眾的生活品質、精神層面的身心修養也有很大的助益,政府對於文化工作的支出愈多,可使都市能多方面並重發展,以達到生態城市的目標。

三、社會教育機構服務範圍
社會教育機構服務範圍服務到每一位民眾、滿足每一位民眾的需求,有助於民眾的心理修養、調適,使都市人文環境充滿知性與感性,有助於生活品質、知識水準的提升,使都市更能朝向永續的方向發展。

- Top -

居住適性

一、平均每人口居住面積
平均每人居主面積主要在衡量生活居住,空間是否過於擁擠,反映出都市民眾的生活品質好壞,若所擁有的樓地板面積大,則代表生活居住空間寬敞,生活品質則偏高。

pic

完善的都市規劃,提供民眾良好的生活品質。

二、每人享有公共設施面積
愈進步的都市,每人公共面積比例愈高,也代表都市發展愈成熟。此外,每人享有的公共設施面積愈大,其生活品質就愈好,更能朝向生態城市的方向發展。

三、大眾運輸易行性
隨著都市車輛快速的增加,造成一系列的都市交通問題,包括了交通擁擠、停車位難尋、停車費高昂等,若大眾運輸系統規劃完整,則運輸服務更為便利,都市人口的汽、機車擁有率應會逐漸下降,有助於空氣品質的改善及減少資源的浪費。

四、自來水普及率
自來水的普及率可代表一個城市的進步程度,也有助於提升都市民眾的生活品質,因此自來水普及率愈高,意味著該城市愈進步,且民眾的生活品質也愈高。

五、自來水水質不合格率
自來水水質與民眾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若未能提供良好的自來水水質,則容易引起衛生、健康等問題,這對於城市追求永續發展,是很大的影響。

- Top -

社會保障


一、失業率
失業率的高低除了代表民眾生活品質、收入外,也會影響一個城市的社會安全,高失業率通常伴隨著較多的刑事案件與自殺率,對整個都市社會、治安問題均是負面的影響,因此也會阻礙城市朝向永續性的生態城市發展。

pic

政府應保障市民良好的生活環境與安全。


二、刑事案件發生率
犯罪對都市民眾的身家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危害,因此犯罪率愈低,民眾所受到的身心威脅也愈低,才有辦法提供民眾一個安居樂業的社會、生命財產受到保障,都市也才能朝向永續發展。

三、醫療區域
醫療區域的服務範圍面積愈小,愈能服務到每一位民眾、滿足每一位民眾的醫療需求,當都市發生災害時,較小的醫療區域,也較好發揮都市防災的功能,使民眾的生命安全受到保障,擁有健康的身心才有利生態城市的發展。

四、社會福利工作人員比率
隨著都市社會發展的多元化,都市民眾對於社會福利的要求也日益增加,愈多的社會福利工作人員數,對於都市民眾的服務也能更為詳盡與仔細,有助於民眾生活品質的改善與提升。

五、萬人病床數
社會教育機構服務範圍愈小,愈能服務到每一位民眾、滿足每一位民眾的需求,有助於民眾的心理休養與調適,使都市人文環境充滿知性與感性,有助於生活品質、知識水準的提升,使都市更能朝向永續的方向發展。

- Top -

資源條件


一、每人平均生活配水量
由每人平均生活配水量,可得知都市水資源是否有受到有效的利用或過度的浪費,也可看出都市民眾對於資源的使用習慣與保護程度,若配水量少,則對發展生態城市有正面的意義。

pic

民眾減少用水、能源消耗,以保護資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二、每人平均生活用電量
每人平均生活用電量,可得知都市的資源是否有受到有效的利用或過度的浪費,也可看出都市民眾對於資源的使用習慣與保護程度,若用電量少,則對環境保護及生態城市的發展有所助益。

資料來源:
謝佩珊(2005),城市永續發展-臺灣主要城市評估指標系統之比較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系。

圖片來源:
網路溫度計
http://dailyview.tw/Daily/2015/11/10
公共電視
http://web.pts.org.tw/~web03/country/p5.htm
大紀元
http://www.epochtimes.com/b5/5/5/25/n933001.htm
好房網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0885013890.html
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444372/print
民報
http://www.peoplenews.tw/news/805bbb66-470b-4a1d-bcd3-ac82ad79801b

- Top -

CyberFair

© Copyright 2018 臺北市大安國小 網博研究團隊 - All Rights Reserved